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(河北建筑木工群)

  

  

  复古的俄式建筑,

  高耸的淀粉塔,

  宽阔的和平东路……

  每一个石家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。

  她是举全国之力建造的共和国“医药长子”;

  她彻底结束了我国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;

  她的到来深深影响了石家庄的城市格局……

  她就是华北制药厂!

  

  她曾是石家庄的荣耀,

  64年前,她的到来成就了石家庄的发展,

  64年后,她的离开是为了石家庄的未来!

  2017年,与石家庄这座新兴城市一同发展的华药将完成全部搬迁!

  

当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,

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

石家庄人都抹不去的记忆!

NO.1

华药与石家庄的相遇

要从1953年说起

  从1953年华药选址建厂到如今改造搬迁,

  一间厂改变一座城,

  厂城相依,一路走过了64年……

  

  1953年12月31日,

  国家计委正式发文批准抗生素厂、淀粉厂、玻璃厂建在石家庄。

  就这样,亚洲最大的抗生素厂,

  开始崛起在华北平原。

  这,就是后来的华北制药厂。

NO.2

五湖四海的建设者

举全国之力建华药

  1955年,上海姑娘宋珍响应国家号召,

  为了支援华药建设来到了石家庄。

  如今,已在华药生活了一辈子的宋珍老人,

  回忆起那个火热的年代,

  仍然感慨万千……

  现在的人也许很难想象,

  青霉素对一个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意义。

  由于西方实施的禁运,1949年,1瓶2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(即青霉素),虽然仅重0.12克,却相当于黄金0.9克的价格。

  

  ▲当时只有20岁的宋珍

  宋珍不顾家人的反对,

  离开了上海、踏上了北上的火车!

  她说,我是学化学机械专业的,

  当时国家的建设项目非常多,

  华药就在“一五”计划156项重点建设项目里面!

  宋珍和很多同学们带着一个信念

  ——哪里艰苦去哪里,

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!

  就这样,怀揣着梦想和希望

  20岁的宋珍和她的同学们

  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几千里之外的石家庄。

  

 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,国家为华药投资了7000余万元,用举全国之力形容华药的建厂,一点也不为过。

  全国调集五湖四海的精兵强将、技术骨干,加上一批大中专优秀毕业生,滹沱河畔掀起建设新中国最大制药厂的热潮。

  宋珍回忆,当时生活很困难,

  几乎每顿都是吃窝窝头、山药面饼子,

  但这些在抓紧为国家建设药厂、

  生产急需的青霉素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困难!

  

  当年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都十分关心华药项目的建设,曾表示“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把厂子建好”。毛泽东主席也专门指出,“你们需要搞得再快一点。”

  华药的建设速度不亚于后来的深圳速度!

  1954年,3栋工人宿舍主体拔地而起,

  1955年淀粉厂、抗生素厂、玻璃厂破土动工。

  

  建设者们风餐露宿,日夜奋战!

NO.3

华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

怎么评价都不过分!

  

  1956年冬,淀粉厂建成!

  72米高的玉米机械化仓库工作塔在很长时间以来,都是石家庄的地标建筑。

  1957年7月15日,淀粉厂投产。

  1958年3月13日,玻璃厂制造出第一批玻璃小瓶。

  1958年6月3日,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。

  

  华药青霉素的下线,迅速带动了青霉素的普及和降价。没多久,曾售价数倍于黄金的青霉素,就降为几毛钱一支。

  

  ▲宋珍、同事和外国专家!

  当时建设中的主要设备由苏联、民主德国供应,并派专家来华帮助建设。

  学化工机械的宋珍被分配在生产青链霉素的105车间。

  

  ▲包装车间

  105车间当时叫包装车间,主要做包装和分包装的工作。

  一开始,外国专家调试设备,宋珍就一直跟着专家们学习,专家回国了,就靠宋珍自己钻研了。

  为了熟练操作这些“洋设备”,宋珍努力自学,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学。从设备试车、正式投产到正常运转,宋珍没日没夜地扎在车间。

  

  ▲正在工作中的宋珍

  上世纪80年代,华药还派宋珍出国考察引进新的生产设备——这在当时来说,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。

  从没有出过国的宋珍,带着4个同事和1个翻译去了德国。国外数月的学习考察经历,让宋珍一行人认识到了中外的巨大差异,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努力提高技术提高生产的决心。

  

  ▲前往德国引进设备的宋珍和同事们

  “人类健康至上,质量永远第一”,这是一代又一代华药人传承下来的精神。

  建厂60多年来,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,华药对中国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:

  

  结束了中国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局面。如果说,青霉素对人类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,那么,华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。

  

  结束了肺结核在中国肆虐的局面。链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和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的成就,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。从此以后,“肺痨”不再是“死亡”的代名词。鲁迅的《坟》里,血馒头的悲剧在中国不再上演。

  

  作为中国抗生素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,华药培养了大量的制药技术人才。直到今天,走进很多制药企业,依然能找到出身华药的生力军或生力军的后代。华药在新中国抗生素行业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!

  

NO.4

华药锻造了

石家庄的城市气质

  用人才济济来形容90年代华药的人才状况一点也不夸张——你随便走进一个车间,问一个技术员,是天大化工系的,再问一个,是清华自动化系的,再问一个,是复旦生物系的.....

  

  ▲1981年,华药召开技术质量工作会议

  在女儿孙黎的记忆里,母亲宋珍永远是忙碌的。后来孙黎也进入了华药工作,孙黎说,自己一出生就是华药人,说起华药就非常自豪。

  

  ▲宋珍的女儿孙黎

  1990年以前的华药,对河北省、对石家庄的普通人来说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圣殿。俄式建筑的外观,进进出出的人,无不透露着石家庄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高贵气质。

  

  ▲华药典型的俄式建筑风格

  她汇集了全国各地各门各类的人才:菌种、发酵、提炼、精制......在一万余名五湖四海的人群中流传着菌种皇后、四大公子的雅闻。她诞生了国家医药局长和其他各类高级技术人才,更培育了石家庄这座工业城市中的文化绿洲。

  华药生活区从一区排到了八区,在石家庄市区的版图上,这真是不小的一片区域。或许每一个石家庄人,身边都有几个华药人,华药的基因,已经融入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血液里。

  

  虽然第一代华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,但大家一起工作,一起生活,就像一个大家庭。他们有的在厂里相识相恋,成为一生的伴侣,有的则从业务上的好伙伴变成生活上的挚友。

  到了“华药二代”这些人,已经没有了父辈们天南海北的口音,都是一水儿的普通话,他们出生在华药,成长在华药,长大又接了父母的班,成为新一代的华药职工……

  

  ▲退休后被返聘的宋珍

  为华药建设生产付出毕生精力,将自己的生命都融入华药的宋珍,也经历了退休、返聘、再退休,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,见证着华药六十余载的激情岁月。

  

  ▲宋珍和外孙女刘琰

  2010年,在宋珍老两口的见证下,他们大学毕业的外孙女拒绝了多家单位的邀请,选择了在“新华药”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NO.5

在市场经济大潮中

坚守为民族做医药的情怀

  

  ▲90年代,宋珍和她的同事们迎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

 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,作为全国第一的华药,或许是出于一份清高、或许是坚守一种情怀,华药仍旧本分地运转着。

  但很快,电视上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乱世出英雄的神话!

  

  ▲华北制药新头孢工厂先进生产线

  在华药人看来,这些补钙、补锌、补铁的保健品,并没有技术含量,也算不上药品,却靠着虚虚实实的广告攫取了天量的销售额和利润。

  纵然,变了的是市场环境,多了的是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,但没有变的是华药和华药人一直以领军民族医药产业为己任的信念!

  

  ▲华北制药新头孢工厂世界一流的设备

  

尽管社会变迁、市场更迭,

华药始终未曾忘记

它诞生之日所担负的历史重任。

它是共和国医药长子,

是民族医药产业的领军企业。

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、

天津港爆炸……

灾难面前,

华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

每次捐助药品都是百万起……

NO.6

因为深爱,所以离开

为了蝶变,所以离开!

  当年华药的落户从空间上改变了石家庄的城市格局,石家庄市区正是从那时起开始迅速向东延伸。

▲当年,跟华药的淀粉塔合影是最时髦的事

  历史总是如此富有戏剧性:当初华药的选址改变了石家庄,如今,它也要为石家庄的发展作出改变。

时间在流淌着,

情分在累积和沉淀着,

六十四年的风风雨雨,

“老华药”正在向“新华药”转变。

这里有艰辛开拓,

有曲折反复,

有转变腾飞,

但最终会破茧成蝶,

实现质的飞跃。

在这个过程中,

有太多的像宋珍一家三代的职工,

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。

他们怀揣着对华药的热爱,

以一颗拳拳热忱之心,

诠释着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,

诠释着最美华药人。

作为石家庄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性记忆。

华药是“一五”期间

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两个。

她是石家庄这个城市的骄傲。

  

  按照石家庄市政府的规划设想,华药整体退出市区,搬至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
  华药厂区的老建筑,特别是俄式办公楼和高大的淀粉塔,是石家庄的历史,更是一代石家庄人的记忆,希望它们都能被保留下来,成为一厂一城的历史见证!

  

正如64年前,华药的到来改变了石家庄

如今,华药的离开是为了成就更好的石家庄,

而在每一位热爱华药、关心华药的人眼里,

华药的这次搬迁一定是她再次雄起的机遇!

加油!华药!

让我们一起为华药点ZAN!

  

—THE END—

  本文已获北洋之家授权转载 部分内容参考河北日报,图片由华药提供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  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